今年29歲的曾穎男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2017年在澳大利亞完成學業後,留在當地從事土木工程類的工作。一年後,曾穎男聽取家人建議,同時也被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所吸引,決定....
「深圳是機械人研究的沃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助理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研究院副院長錢輝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5年,錢輝環從香港到深圳,成為香港中....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指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
在前海青年夢工場創業的香港青年劉佳,正忙碌着規劃前海夢工場北區孵化器的裝修事宜,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劉佳敏銳地感受到內地發展的機遇,很早選擇來深圳發展,至今已在前....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中國香港知名潮流藝術家鄧卓越(DorophyTang)攜手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發布了全新概念聯合IP系列——民族娃娃?,在採訪現場,鄧卓越小....
值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近日,深港青創服務平台立方匯推出「三方匯談」香港青年追夢深圳系列視頻,專訪四位在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講述他們的創業故事、心中的深港未來。他們將受香....
後疫情時代,深港雖無法通關,交流依舊頻密。在深圳,香港青年黃錦麟用港味短視頻溝通兩地文化,引爆兩地市場。「我覺得我們現在在深圳的香港人,在歷史上肯定是有一個非常....
近年來,在對香港青年的招聘政策方面,騰訊持續發起「港澳台英才計劃」,並積極響應港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專項計劃吸引香港青年來深圳實習、就業。項目開放了內容運營、產....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深港兩地的商務來往、民間交流日趨頻繁。當時很多港人跨過羅湖橋來到深圳,羅湖區也成為港人認識深圳、認識內地的第一站。到2001年,....
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2009年在內地的旅遊經歷,成為影響香港青年鄭鵬翔人生道路抉擇的關鍵點。回港後,他報考了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在....
香港與深圳一河之隔,發展聯繫日益緊密。登上新界附近的山巒,甚至可清楚睇到深圳灣大橋和直立如春筍的中國華潤大廈。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今年既是香港回....
近日在深圳羅湖美術館展出的跨界攝影作品《老香港?新探索》引起了觀眾對香港印象的討論。該作品出自香港視覺藝術家宋為弄之手。周遊世界,曾在內地和香港教授攝影課的宋為弄,去年....
2001年,從香港來到深圳寶安的周小霞,是一名香港工業設計師。20餘年來,周小霞往返香港和寶安,用前沿設計理念溝通深港。2012年,依託灣區完善的產業鏈和個人出色的設計....
5月25日,在深圳立方匯,4位深港創新青年代表出席了「三方匯談」深港創新青年二三觀主題活動,以青年觀見-青年觀感-青年觀點為主脈絡,講述25年來深港兩地的變遷、深港合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享創業故事,
由香港伍倫貢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大灣區首個「香港副學士及學士銜接課程」近日在前海啟動,這是香港副學士課程首次落地內地。在這一歷史性事件的背後,活躍著「80後」香港青年鄭卓斌的身影。